湖北大学研究生,湖北大学研究生院
固本培新,振兴师范
9月22日,学校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湖北大学师范教育改革发展
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发展师范教育
是湖北大学办学的基本方针之一
学校要抓住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发展黄金期
认真谋划学校师范教育振兴
师范学院负责人结合前期校内外广泛调研和讨论,分析了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机遇、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湖北大学师范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学校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
会议研究了《湖北大学师范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讨论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结合学院师范教育实际和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讨论。
我校现有14个师范专业,共计3700余名在校师范生。近两年数据显示,一批高考高分学生第一志愿报考并录取到我校师范类专业。优秀学生的报考,是对学校的信任与期待。如何回应期待,让他们在这座象牙塔里得到最好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最终以优异成绩和教育情怀走向社会?专题会议现场,干部教师们纷纷表示,师者仁心,责任在肩。湖北大学探索师范教育有传统、有基础、有成效,当前,振兴师范教育有机遇、有共识、有责任,要立足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部署,继承弘扬湖北大学优良师范教育传统,把握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发展师范教育趋势,培养好未来之师。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建平指出,振兴师范教育,是湖北大学的基本方针。当前,全校已经统一思想“亮旗帜”,下一步要着力思考如何创新模式“找路子”。他要求按照“分期来、抓重点、出成绩、增信心”的基本思路,鼓励创新、遴选试点,要重点围绕教育博士学位点申报、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部门学院教学平台整合和大力支持附属学校建设等4个方面,持续推进师范教育改革发展。
据悉,我校已陆续开展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相关教研项目立项建设等工作。下一步,学校将在进一步讨论整理的基础上,正式实施《湖北大学师范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
近年来,湖北大学坚守初心
以“固本培新”的发展理念
弘扬师范教育传统优势
积极探索新主题
走出具有湖大特色的新型师范教育之路
启发民智 教育救国
师范教育基因代代相传
湖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建校之初即创办师范教育,培养师资,启发民智。
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痛感国家贫弱,目睹乡村凋敝,主张教育救国,以济时艰。1930年,国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黄建中为了发展本省乡村教育,着手筹建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1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将申报的湖北乡村师范学院改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校址即今学校主校区所在的武昌沙湖之滨宝积庵。学院开办时,设两系一科,即农事教育系、乡村教育系和乡村师范专修科。
1936年,学校为抗战形势所迫而停办。省政府西迁恩施后,1941年秋,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恩施五峰山复校。国难当头,无力兴建校舍。在办学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教院师生因陋就简,犹抱教育救国、卧薪尝胆之精神,不改其志,保存了民族教育的火种,赓续了师范教育的根脉。
△ 国师毕业班教学实习
1945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改制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隶属教育部,拥有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体育八个系。
1949年,武汉解放后,为适应湖北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需要,湖北省教育学院筹建成立,设有教育、中国语文、数学、物理、体育卫生、音乐、美术、戏剧、俄文等9科,在校学生753人。学院设有附师,另设有附一小、附二小、附三小,为师生实习之用,着力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
△ 湖北省教育学院时期教师教学探讨
此后,在我国高等院校调整工作持续开展过程中,湖北省教育学院先后改建为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学院。
△ 湖北师专课堂教学
1984年1月,湖北省委决定将武汉师范学院由武汉市领导改为由省直接领导和管理。当年9月26日,湖北大学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武汉师范学院改建为湖北大学,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
扎根荆楚 教育报国
省示范高中校长、特级教师超1/3出自湖大
201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文件,共建湖北大学。从1931年建校办学,湖北大学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师范教育一直都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办学文脉和底气所在。
尽管六易校址,八更校名,师道文化始终积淀在湖北大学的血脉之中。历经90年的磨砺与沉淀,湖大始终不忘教育报国之志,不忘立足湖北、扎根荆楚、奉献地方的责任与担当。
△ 朱祖延老先生整理古籍
△ 化学系陈家威同青年教师在研究室工作
从建校初期执掌校政的黄建中、张伯瑾、陈友松、汪奠基等人为筹建校院四处奔走,到当代深耕杏坛的朱祖延、李先焜、黄邦和、汪耀楠等知名学者爱生如子、谆谆教导,学校始终走在教育报国、教育兴国的征程中,“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湖大潜心教学、秉烛照人,师者精神因为他们而代代延续。”校党委书记谢红星说,湖北大学非常重视和珍惜师范教育文化根脉。
△ 王陆才、李悔吾等指导学生
△ 数学系孙继逊、肖竞择、喻国柱指导代数专业的研究生
目前,湖北大学1500余名教师中,有正、副教授900余名,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00余人次,涌现出了一批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学术精湛的优秀楷模,走出了“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荆楚好老师”“楚天园丁奖”等一批“大先生”。
据近五年的数据显示,每年70%的新生来源于湖北,77.29%的普通本科生来源于中小城市,农村生源占比45.91%。学校努力为湖北农村教育做贡献,同时也鼓励学生扎根湖北,毕业生每年超过60%选择留鄂就业创业。
湖北大学代代相传的师范基因,也为湖北省师范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在湖北省省级示范高中校长和特级教师中,超过1/3的人毕业于湖北大学。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管委会主任、原黄冈中学校长曹衍清,杭州二中原校长、海亮教育管理集团董事长兼总校长叶翠微,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等全国著名中学教育领军人物也都于上个世纪70、80、90年代毕业于该校。
曾任襄阳四中副校长、现任襄阳一中校长的钟道杰,199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在他身上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湖大给我最大的帮助,在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回忆起在湖大的求学时光,钟道杰告诉记者:“在那段日子,我学习到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包括对自然、对老师、对同学的那份感情,这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是非常宝贵的,我也将这种观念,带入到了我的课堂中。”
牢记使命 教育强国
固本培新探索新师范振兴之路
振兴师范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2020年11月,湖北大学成立师范学院,坚持“本科为本”“师范为根”,争当地方高校师范教育改革的“排头兵、领头羊”,积极为湖北教育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
“学校将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依托当前整体学科优势,以‘固本培新’的发展理念,大胆探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积极探索内部多元协同、外部有机合作的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新模式,发挥湖大在师范人才培养方面的传统和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切实担负起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师资输送重任。”在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成立大会上,校长刘建平如是说。
目前,湖北大学81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师范类专业1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学校师范生育人资源原本分散在各学院,如何优化整合?
为此,湖北大学正加强师范人才培养改革顶层设计,优化整合办学优质资源,探索多样化师范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师范教育教学的结构和体系,探索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新模式。
△ 师范学院粉笔教室
据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邵士权介绍,作为“全校师范教育改革的总指挥部”,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搭架子、建平台”,统筹推进全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任务,按照统分结合、协同管理的方式组建运行;尊重学科专业特点,统筹本科师范教育的共性事宜与环节,协调师范类本科生、教育类研究生一体化发展,承担研究新时代师范教育的政策、规律和实践的责任。
开门办学、共建共享是“新师范”的振兴之路,师范学院在探索内部多元协同的同时,不断加快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实现“三型三性”人才培养目标在师范专业的落地。
湖北大学与武汉市东西湖区10余所学校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区域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师范生深度协同、全面合作模式;学校携手咸宁市咸安区教育局与当地近10所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三位一体”的深度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师资招聘、职业培训、对口支持等方面的合作内容,共同推进师范生协同培养。
“学校将突出学生中心,聚焦能力培养;突出协同育人,加强平台建设;突出质量意识,完善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高素质师范专业人才。”校党委书记谢红星说。
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
湖北大学在教育之路上
一脉相承,固本培新
矢志不渝,坚毅前行
来源:湖北大学 文/吴珊 图/融媒体中心 编辑/记者团罗苑林 责任编辑/向正鹏 审核/刘怀元
湖北大学研究生(湖北大学研究生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资讯网 » 湖北大学研究生(湖北大学研究生院)